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3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林业   563篇
农学   495篇
基础科学   184篇
  203篇
综合类   1245篇
农作物   291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422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re is limited research to study how moist heating affects internal structure of barley grain on a molecular basi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se vibrational molecular spectroscopy: 1) to determine the moist heating induced changes of barley carbohydrate (CHO) structure on a molecular basis, 2)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oist heating on CHO chemical profiles, 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 (CNCPS) subfractions, in situ rumen degradation, and predicted intestinal carbohydrate supply of barley grain; and 3) to reve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olecular structure spectral features and CHO related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Barley samples (CDC cowboy) were collected from Kernen Crop Research Farm (Saskatoon, Canada) during two consecutive years. Half of each sample was kept as raw barley and the other half underwent moist heating (autoclaving at 120 °C for 60 min). The molecular spectroscopy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TR-FTI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barley CHO related molecular structure spectral features. Moist heating did not affect carbohydrate related chemical profiles and CNCPS subfractions but it decreased rumen degradable carbohydrate. Rumen undegradable and intestinal digestion of CHO subfractions were not affected by moist heating. The advanced vibrational molecular spectroscopy can be used to detect carbohydrate molecular spectral features. Nutrient utilization prediction using molecular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is warranted and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纤维剥制机械对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苎麻品种‘中苎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剥制机械(简易刮麻器、回拉式剥麻机、反拉式剥麻机)对原麻颜色、出麻率、单纤维强力和含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械剥制原麻产量与品质存在显著差异。3种机器剥制的原麻颜色均偏黄色,简易刮麻器剥制的麻纤维明度最亮,反拉式剥麻机剥制的原麻红色最深。简易刮麻器剥制麻与回拉式剥麻机剥制麻出麻率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反拉式剥麻机剥制麻,但反拉式剥麻机出麻率较高,原因主要是总胶质含量显著较高(28.21%)。不同剥制机械所获原麻的单纤维强力也存在显著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简易刮麻器>回拉式剥麻机>反拉式剥麻机。综上所述,简易刮麻器剥制原麻质量最好,回拉式剥麻机优于反拉式剥麻机。上述结果为苎麻剥麻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化控对小麦后直播棉纤维品质的调控效应,以特早熟品种‘国欣早11-1’为研究材料,研究种植密度配合棉太金化控对小麦后直播种植方式下棉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纤维长度、比强度逐渐降低,马克隆值、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受棉太金调控效应较为明显。低种植密度下上部棉纤维比强度高,棉太金施用量为1 170 m L/hm~2有利于中下部棉纤维比强度的提高。中高种植密度下棉太金施用量为1 170 m L/hm~2时,有利于棉株各部位纤维马克隆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综上,在密度为90 000株/hm~2、棉太金化控用量1 170 m L/hm~2时有利增强棉花整株的纤维品质,且有利于棉株上部和下部纤维马克隆值的优化,及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和成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指导藤材的合理利用,缓解日益紧张的木材供需矛盾,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3组黎藤试样2m处藤节间与节部的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统计,并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显示,黎藤节间与节部纤维的长度、宽度、长宽比、腔径、双壁厚分别为981.779和921.271μm、7.786和8.719μm、130.822和113.021、3.716和3.669μm、4.070和5.051μm。由藤芯到藤皮节间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节部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节间纤维宽度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节间、节部处纤维腔径及节部宽度均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节间处双壁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节部处双壁厚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经F检验,在0.05水平上节间与节部处纤维宽度和双壁厚存在极显著差异。平均纤维微纤丝角为42.71°,变化区间在39.38°~46.03°;平均纤维素结晶度为46.96%,变化区间在44.10%~49.82%,且藤皮处结晶度大于藤芯处。  相似文献   
15.
陈秋艳      马晓娟  黄六莲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4):223-228
为提高溶解浆进行粘胶纤维产品生产的加工性能及减少二硫化碳的排放,采用PFI(papirindustriens forsknings institut)磨打浆和瓦利打浆机打浆这2种湿法机械处理,以改善竹溶解浆的反应性能。以预水解硫酸盐法竹溶解浆为原料,考察PFI磨打浆及瓦利打浆机打浆对溶解浆反应性能及纤维形态的影响,并对同等打浆度条件下的2种湿法机械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PFI磨和瓦利打浆机分别在打浆度为60.5°SR(15 000 r)及36.4°SR(30 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Fock反应性能从68.3%分别提高到73.2%和84.0%,粘胶过滤性能由“不通过”到粘胶过滤值分别为3 196.1 s和2 115.6 s。同时,上述2种处理方式均使纤维粗度和长度下降,细小纤维含量、比表面积和总孔隙量增加,且使聚合度损失小。同等打浆度条件下,基于瓦利打浆机对纤维更多的剪切行为,瓦利打浆机打浆对反应性能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土壤Pb污染的治理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离子交换纤维的两种不同放置方式(分层放置与混匀放置)对麦田土壤Pb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在土壤1 000 mg·kg~(-1) Pb污染水平下,Pb污染处理(T1:Pb胁迫;T2:Pb+在土壤中分三层放置纤维;T3:Pb+在土壤中混匀剪碎的纤维)的土壤pH值、总有机碳含量较对照(CK:未添加Pb和离子交换纤维)有所降低。在小麦成熟期,T2、T3处理下土壤和植株各部位的Pb含量均低于T1处理,其中T3处理变化显著;T2、T3处理中纤维吸附的Pb含量则分别达到115.01和128.26 mg·kg~(-1)。T2、T3处理的Pb富集系数低于T1处理及CK。由此说明,离子交换纤维能够有效吸附土壤中的Pb,降低Pb从土壤向植株的转运能力,且离子交换纤维混匀放置方式的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从生产制造角度来分析解决聚丙烯芯钢丝绳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钢丝塌陷、钢丝间隙不均及绳径超差等问题。与天然纤维芯相比,聚丙烯芯是一种合成纤维芯,除具有质轻、弹性好、不怕霉蛀等特性外,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挤压性,因此,生产过程中,对聚丙烯芯直径公差的控制比对天然纤维芯直径公差的控制更为严格,如聚丙烯芯直径选择不当,易会出现股中钢丝塌陷(或钢丝间隙不均)、绳径超差等问题。笔者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从控制聚丙烯绳芯(股芯)直径公差入手,找出聚丙烯芯直径的计算值与其实测值之间合适的比例范围,对正确选择聚丙烯绳芯(股芯)直径大小,满足钢丝绳生产工艺要求,优化工艺参数,提高钢丝绳结构的稳定性和机台生产作业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剑麻的麻渣、纤维中提取果胶,测定果胶的含量、纯度和酯化度。将湿麻渣在密封与敞开空气中自然发酵后提取果胶,探讨湿麻渣在发酵后对果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得率最高的是湿麻渣(13.342%),最低的是直纤维(0.450%),干麻渣的果胶得率(1.662%)略高于湿纤维(1.326%)与乱纤维(1.264%)的;果胶纯度最高的是直纤维(73.360%),最低的是干麻渣(32.567%)。直纤维果胶的酯化度(45.452%)略大于麻渣和乱纤维的(32%~35%);湿麻渣经过自然发酵后,果胶得率与纯度均降低,但湿麻渣完全发酵后的果胶酯化度(33.432%)接近于干麻渣的(33.156%)。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的全貌与分布规律,通过采用等速伸长法测得其断裂强力,根据断裂强力的频数直方图的分布趋势,用正态分布的偏度、峰度等参数对其进行分析,用Q-Q图与Kolmogorov-Smirnov(以下简称K-S)检验法检验苎麻单纤维强力的正态性,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规律,但有一定偏差,不对称,为右偏尖峰态。同时提出了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力指标体系,即运用主体断裂强力、品质断裂强力、平均断裂强力、弱强纤维断裂强力和超强纤维强断裂力五个指标来表征单纤维断裂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